企业新闻

华润啤酒(扎啤)与金种子酒高管辞职引发市场关注

一方面,华润啤酒(扎啤)董事长侯晓海辞职,另一方面,金种子酒总经理何秀霞辞职。与此同时,华润两家葡萄酒公司的高管辞职,推动了华润“白+啤酒”战略地图站选择的十字路口。7月8日,记者登录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宣传系统查询,了解到金种子酒业法人、总经理为何秀霞。据了解,何秀霞于7月2日因工作调整辞职。不仅是金种子酒业,华润啤酒作为其“所有者”,也在同一时期进行了人事调整。据了解,6月底,华润啤酒执行董事、董事长侯晓海因个人原因辞职。

尽管高层人员发生了变化,但金种子酒的表现和华润啤酒销量的下滑都证实了这两家葡萄酒公司面临的挑战从未消失。如今,随着人事变动的频繁,华润将如何在“啤酒+白色”战略的关键转折点的十字路口做出选择?

金种子酒三年未扭亏

随着6月底的结束,葡萄酒公司也逐渐开始了“旺季倒计时”。当许多企业部署相关营销策略开启旺季时,金种子酒用人事调整公告为即将到来的旺季埋下悬念。7月2日,安徽金种子葡萄酒有限公司宣布,董事会最近收到了董事、总经理何秀霞的辞职报告。由于工作调整,何秀霞要求辞去第七届董事会董事、董事会战略和ESG委员会委员、提名委员会委员、总经理职务。

针对人事调整,金种子酒相关部门告诉记者,何秀霞的辞职不会影响公司董事会的正常经营,也不会对公司的日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金种子酒将继续关注白酒的主要业务,深化市场改革和营销创新。

对于何秀霞的辞职,葡萄酒行业研究人员、千里智库创始人欧阳千里指出,近年来金种子葡萄酒表现不佳,自然会使小股东产生微词,需要大股东回应,主要负责人的辞职往往会缓解矛盾。

作为华润酒业“1”+N”战略中“N金种子酒是近年来业绩持续下滑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业绩恶化和高管变动相互强化的恶性循环。财务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金种子酒营业收入2.96亿元,同比下降29.41%;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3892.77万元,同比下降320.62%。中国酒业独立评论员、武汉京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肖竹青指出,人事调整是投资者和股东寻求变革意愿的体现。目前,白酒行业正处于深度调整分化期,经销商库存处于临界点,市场竞争激烈。金种子酒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实现业绩翻身的有效途径。

华润(扎啤)接管三年来,金种子酒业绩没有提升,业绩轨迹呈现下行曲线。2022年2月,华润战略投资有限公司转让阜阳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49%的金种子集团股权,成为金种子集团第二大股东。7月,华润高管空降上任,接管了金种子酒的具体运营。华润接管后,金种子酒于2022年和2023年分别亏损1.87亿元和2206.96万元。不仅如此,2024年金种子酒亏损持续扩大2.58亿元。

虽然业绩不佳似乎是外资并购区域葡萄酒企业面临的整合问题,但实际上是产品战略和价格战略偏差的必然结果之一。据公开资料显示,近年来,金种子酒明确了“一体两翼”的品牌战略,分别定位为大众带和高端。2024年,金种子酒发布了两款新产品,由于处于成本投入期,销售成本大幅增长25.58%。不仅如此,当中高端产品还不成熟时,曾经作为业绩支撑的低端葡萄酒由于涨价策略未能获得预期销量,业绩下降了29.08%。

对此,白酒行业分析师蔡雪飞指出,华润金种子酒三年来的转型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转型仍处于关键时期。目前,金种子酒仍面临经营困难,需要新总经理和管理层的改革创新。

啤酒销量承压

人事调整不仅是金种子酒,作为其“老东家”,华润啤酒也面临着高层次的变化。据了解,6月底,华润啤酒(控股)有限公司宣布侯晓海因个人原因辞去执行董事、董事长职务,不再担任董事会财务委员会主席、执行委员会、股权总务委员会各自成员,自董事会会议结束起生效。

事实上,侯孝海已经为“谢幕”发布了“通知”。据公开资料显示,今年5月7日和12日,侯孝海共减持华润啤酒83.8万股,共套现港元2611.85万股。减持后,他在华润啤酒只剩下8万股股份。业内人士指出,两次减持套现可视为侯孝海为辞职做准备。

肖竹青指出,无论谁正式接管华润啤酒“最高领导”,继任者都可能面临许多挑战,包括国际视野模式,也需要了解中国三、四下沉市场特点,对国际市场环境和国内竞争环境敏锐的洞察力是华润啤酒董事长的第一能力和挑战。

与华润白酒板块面临的压力相同,虽然侯孝海辞去了华润啤酒董事会主席一职,但留给华润啤酒的挑战并没有因为辞职而得到解决,他的啤酒板块业务似乎遇到了“寒流”。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华润啤酒营业额为386.35亿元,同比下降0.76%;公司股东应占溢利47.39亿元,同比下降8.03%。啤酒业务销量约1087.4万千升,同比下降2.5%。事实上,早在2023年下半年,销量就出现了下降。根据招商证券研究报告,2023年下半年,在高基数和库存的影响下,华润啤酒销量同比下降4.6%至458万吨。同期,华润啤酒吨成本同比增长4.3%,使毛利率下降1个百分点至31.9%。

在销售和业绩下滑的背后,不仅存在着高端竞争的持续内部压力,也存在着国内外啤酒(扎啤)同行竞争加剧的外部因素。啤酒从业者指出,目前华润啤酒高端市场份额约为11%-15%,与高端市场份额约为14%-18%、40%以上的百威相比仍相对较低。同时,百威英博、喜力等国际巨头加快中国高端市场布局,进一步加剧行业竞争。

对此,啤酒行业专家方刚认为,华润啤酒未来继任者的主要任务有两个方面:一是高端突破战,即如何进一步激活喜力(中国)整合势能,围绕百威、嘉士伯等国际品牌的高端市场,通过品牌协作和产品矩阵升级打开增长空间;二是平衡啤酒主营业务的规模优势和白酒新业务的价值潜力,实现渠道共享、供应链整合等维度的战略协作。

十字路口的选择

如今,随着人事变动频繁,华润“啤+白”战略的关键转折点也面临着十字路口的选择。

2020年底,华润啤酒(控股)有限公司成立全资子公司华润酒业,标志着华润啤酒正式进入白酒行业。此后,2021年收购景芝白酒40%股权是华润白酒布局的第一步;2022年初,金种子酒股东49%通过协议转让获得;2023年,贵州金沙窖酒业55.19%股权投资123亿元。

随着“啤酒+白”战略的发布,华润的模式备受期待。华润酒业副总经理范世凯在解释这一战略时表示:“嫁接啤酒领域的好做法,然后根据白酒市场的需求重新设计。”但现在,纵观其企业业绩,逐渐出现“啤酒下滑,白酒低迷”的局面,双向赋能难以实现,反而形成了双线承压的困境。其中,以金沙酒业为例,2024年金沙酒业营收仅为21.49亿元,增速仅为4%,远低于年初设定的40%业绩增长目标。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金沙酒业营收高达36.41亿元,被收购后没有上升反而下降。

业内人士指出,模式的本质缺陷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出现。啤酒和白酒在消费场景、渠道特征和品牌运营方面存在根本差异,简单的啤酒移植经验可能会导致适应。此外,华润收购的白酒资产大多是区域品牌或困难企业,难以整合。

“‌转载声明‌:本文网络转载。本转载旨在分享和交流,如有侵权或不当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QQ:1417568”
联系方式

公司电话

400-888-888

热线电话

13713881890

工作时间

全天24小时

微信
线
13713881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