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酿啤酒市场崛起,白酒企业能否找到新出路
随着葡萄酒行业的变化,白酒企业正在掀起一股跨境精酿啤酒的热潮。从泸州老窖早期推出的“百调”系列,到五粮液发布的“风火轮”精酿啤酒,再到李都高调推出的“牛市”精酿啤酒,甚至邛崃等白酒产区企业。
这一系列行动不禁引发业界深思:白酒企业布局精酿啤酒,能否开辟可行的发展出路?
要探索这一问题的可行性,首先要明确精酿啤酒的核心定义。精酿啤酒以小规模酿造为特点,严格采用麦芽、啤酒花、酵母、水四种核心原料,不添加任何人工添加剂,坚持传统酿造工艺,与工业生产中的普通啤酒形成鲜明区别。
从市场发展趋势来看,精酿啤酒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动力。其市场规模从2022年的146亿元一路攀升,预计2025年将达到360亿元,相关企业数量将超过1.3万家,充分体现了这条轨道的吸引力。
在消费方面,精酿啤酒的兴起并非偶然。口味丰富多样,原料优质,酿造工艺独特精湛,准确符合当前消费者对品质生活和个性表达的追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为市场注入了稳定的活力。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使精酿啤酒在年轻圈子里迅速流行起来,成为社交场景中的新宠。
此外,许多啤酒企业在工艺领域的成功实践也为这条轨道的潜力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以金星啤酒为例,信阳毛尖中国工艺啤酒在抖音直播室首次被抢购,不仅获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可,而且推动了企业业绩的显著增长,成功在工艺轨道上脱颖而出。
看看行业龙头企业的表现:青岛啤酒旗下“王子”工艺品的月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2024年优布劳工艺品的增长率超过30%;辛巴赫2024年的销售额达到1.9亿元,今年春节期间58天的良好发货量超过52万箱。所有这些明亮的数据都显示了精酿啤酒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可观的盈利能力。当然,啤酒的核心驱动力是扩大高端市场,提高单一产品的利润率。
但回顾白酒企业的跨境历史,无论是早期的“白染红”(白酒企业涉足红酒)、“白染葡萄酒”(白酒企业涉足葡萄酒),或“白染啤酒”(白酒企业涉足啤酒),大多以失败告终。
在过去的尝试中,白酒企业在进入啤酒市场时,普遍面临产品定位模糊、消费者意识不足、市场竞争激烈等诸多困难,难以在啤酒市场站稳脚跟。鉴于目前啤酒的问题是突破高端,白酒在高端运营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经验,白酒企业本轮瞄准了精酿啤酒轨道。
但在啤酒探索“白酒新世界”的阴影下,白酒企业能否成功布局精酿啤酒?
让我们来看看做好精酿啤酒所必需的几个元素。
坚定的战略信心和大投资保障。对于白酒企业来说,“白染啤酒”应该被视为战略补充,而不是核心业务的替代品。企业必须明确界定精酿啤酒业务在整体战略布局中的地位,明确发展目标。这就要求企业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合理规划投资规模和重视程度。如果你品尝,缺乏足够的资源投资和坚定的战略决心,很难在竞争激烈的精酿啤酒市场上有所作为。
高质量的精酿酿造团队保证。精酿啤酒的质量和口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酿造工艺的控制。专业的工艺酿造师是保证工艺水平的核心力量。白酒和精酿啤酒在酿造工艺上有很大的差异。白酒企业涉足精酿领域,必须吸收和培养一批精通精酿啤酒酿造技术的专业人才。这些酿酒师不仅要熟悉传统工艺啤酒的酿造方法,还要有创新思维。他们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口味偏好,开发出独特的精酿啤酒,创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高效快速消费品渠道的支持和保障。渠道是产品与消费者联系的关键环节,对于精酿啤酒来说,建立合适的渠道尤为重要。精酿啤酒的消费场景与白酒非常不同,更注重日常餐饮、休闲社交网络等高频消费场景。白酒企业原有的渠道体系主要服务于白酒产品。在渠道结构、客户群体、分销模式等方面,与工艺啤酒短保质期、高频回购的特点需求存在明显差异。
虽然白酒企业面临着许多挑战,但并非不可能成功。啤酒行业的进入门槛相对较低,但市场竞争门槛很高,需要更精细的市场管理能力,这与目前白酒行业的管理模式有显著的不同。
然而,那些在光瓶酒和葡萄酒领域表现良好的企业,往往具有较强的市场精细经营能力,与工艺啤酒的市场经营需求相似,两者都注重产品质量、准确的价格定位和高效的渠道控制,因此,这些企业有望在精酿啤酒领域取得突破。
总之,白酒企业布局精酿啤酒,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在明确的战略定位、匹配专业人才、建立适应渠道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在精酿啤酒的新蓝海上取得突破,为企业发展开辟新的增长路径,抓住葡萄酒多元化发展浪潮的机遇。
“转载声明:本文网络转载。本转载旨在分享和交流,如有侵权或不当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QQ:1417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