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学打造啤酒生产线,助力农民增收
很多人没想到,在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高原特色食品预制重点实验室,有一条啤酒生产线。
昆明理工大学30岁出头的教师易俊杰也担任云南省高原特色食品预制重点实验室主任。这条啤酒生产线是易俊杰团队研究云南特色水果啤酒发酵技术的重要平台。经过多年的探索,团队掌握了相对成熟的发酵酿造技术,并在文山州富宁县和西双版纳州景洪市进行了探索和推广。
昆明理工大学有啤酒生产线
易俊洁
创新探索,使更多农产品得到利用
“我们希望通过对啤酒酿造等加工技术的研究,探索一条适合云南农业特色的产业转型之路。”易俊杰介绍,2018年,在国外获得生物工程博士学位后,她被昆明理工大学引进云南作为高水平人才。在云南的一两年里,她利用业余时间独自跑遍云南,对云南农业产业和农产品的生产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在调查中,她注意到许多农民种植的水果只能在地里腐烂,因为它们尝起来又酸又涩。她想:这些水果在国外经常用于酿酒。如果能利用这些水果开发成啤酒或泡沫水等产品,不仅可以减少损失,还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易俊杰很快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在实验室建立了一条小型啤酒加工生产线。
啤酒酿造工艺的探索并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发酵菌种是一个大问题。为此,易俊杰带领团队走遍云南,从不同的发酵食品中分离和识别菌种,建立了果蔬专用菌种资源库。目前,资源库已收集云南特色菌种6000多个。依托这一菌种资源库,团队创新发酵工艺,生产出多种具有云南特色的工艺啤酒和气泡饮料。
文山州富宁县八角种植历史悠久。2021年,团队在富宁县工业园区建设了小型八角啤酒生产加工生产线,解决了八角加工干燥成本高、颜色外观差等问题,大力探索八角啤酒酿造工艺。
“在八角啤酒酿造过程的探索中,我们经历了许多失败,花了近四年时间才酿造出被市场认可的八角啤酒。”常驻富宁县的核心团队成员郭超凡博士说。一开始,这个团队试图制作许多八角啤酒,但都失败了,因为它太重了,无法进入。后来,团队改变了主意,充分代谢了八角茴香脑和鲁莽草酸,酿造了一种口感柔和的八角工艺啤酒。现在,这种啤酒已经在富宁县推广,市场反应良好。“除了啤酒,我们还开发了八角水、八角精油、八角冰淇淋等不同应用场景的八角深加工产品,有效地扩展了八角产业链,促进了产业的发展。”郭超凡说。
复制推广,“啤酒+”乡村车间模式
近年来,西双版纳州积极在曼山站村等地建设美国农村示范点,但由于业务形式相对单一,游客较少,该行业无法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易俊杰团队在当地建立了啤酒酿造农村车间,探索了一、二、三产业的生产和消费场景。
“西双版纳是一个热带地区,生产各种各样的水果,即使同一个地方在冬天和夏天生产不同种类的水果,这里啤酒生产线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多样化产品的适应性,我们需要开发不同的农产品酿造技术,并不断创新。”易俊杰介绍,经过反复研究和尝试,团队成功开发了10种不同口味的工艺啤酒,如百香果、菠萝、绿提、古茶、香米等。
今年暑假,该团队在曼山站村酿造的第一批啤酒很快就卖完了,很受游客欢迎。他们还制作了酿造过程的视频和指导手册,并免费向当地村民传授了10种基本葡萄酒的酿造过程。目前,已培养了4名当地酿酒师,为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动力。
“转载声明:本文网络转载。本转载旨在分享和交流,如有侵权或不当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QQ:1417568”